氣體滅火七氟丙烷防護區是指滿足全淹沒滅火系統要求的有限封閉空間。
??全淹沒滅火系統是指:當火災發生時,在規定的時間內,向防護區噴放設計規定用量的滅火劑,并使其均勻地充滿整個防護區。
??七氟丙烷是全淹沒滅火方式。
??防護區基本要求:
??1、圍護結構及門窗的耐火極限均不宜低于0.5h,吊頂的耐火極限不宜低于0.25h。
??此要求是需要防護區的圍護結構必須能夠抵御初期火災,使得滅火劑在在防護區內在一定的時間內維持足夠的濃度,達到浸漬時間要求。
??2、防護區圍護結構承受內壓的允許壓強,不宜低于1200Pa。
??氣體滅火系統噴放時,防護區開口均自動關閉,防護區內壓強增加,必須能承受一定的壓強。防護區的泄壓面積的計算公式,就是以防護區圍護結構能承受的允許壓強為基礎計算的。
??3、噴放滅火劑前,防護區內除泄壓口外的開口應能自行關閉。
??對防護區的封閉要求是全淹沒滅火的必要技術條件,因此不允許除泄壓口之外的開口存在,防護區開口包括門、窗、防火閥等都必須自動關閉。
??自動生產線上的工藝開口,也應做到在滅火時停止生產、自動關閉開口。
??4、滅火后的防護區應通風換氣,地下防護區和無窗或設固定窗扇的地上防護區,應設置機械排風裝置,排風口宜設在防護區的下部并應直通室外。通信機房、電子計算機房等場所的通風換氣次數應不少于每小時5次。
??目前的氣體滅火劑都較空氣重,因此排風口宜設在防護區的下部,排風口應該直通室外,不具備條件的場所,必要時必須增加排風管。對于地上防護區,當防護區有開啟的外窗時,可根據情況確定是否設置機械排風裝置。
??通信機房、電子計算機房等場所經常有人員出入,且設備重要,因此通風換氣次數應不少于每小時5次。
??5、防護區應有保證人員在30s內疏散完畢的通道和出口。
??氣體滅火系統采用自動控制啟動方式時,有不大于30s的可控延遲噴射,因此防護區的設置必須保證人員在30秒內疏散完畢;
??6、防護區的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并能自行關閉;用于疏散的門必須能從防護區內打開。
??防護區的門向疏散方向開啟,主要是方便逃生,發送火災時,人在慌張逃跑的時候,順手推門就開啟。如果反向的話,很多人都會著急開不了門。
??7、防護區宜以單個封閉空間劃分,不宜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房間劃分到同一防護區。
??不宜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封閉空間劃分防護區,即使它們所采用滅火設計濃度相同,甚至有部分聯通,也不宜那樣去做。這是因為在極短的滅火劑噴放時間里,兩個及兩個以上空間難于實現滅火劑濃度的均勻分布,會延誤滅火時間,或造成滅火失敗。
??對于含吊頂層或地板下的防護區,各層面相鄰,管網分配方便,在設計計算上比較容易保證滅火劑的管網流量分配,為節省設備投資和工程費用,可考慮按一個防護區來設計,但需保證在設計計算上細致、精確。
??8、同一區間的吊頂層和地板下需同時保護時,可合為一個防護區。
??當劃為同一防護區時,對吊頂和地板的耐火極限不再有要求。
??9、采用管網滅火系統時,一個防護區的面積不宜大于800㎡,且容積不宜大于3600m3。
??規范用詞是不宜,對于一些特殊情況,可適當放寬。
??10、采用預制氣體滅火系統(即無管網滅火系統、柜式滅火系統、帶聯動功能的懸掛式滅火系統)時,一個防護區的面積不宜大于500㎡,且容積不宜大于1600m3。
??規范用詞是不宜,對于一些特殊情況,可適當放寬。
??11、防護區的環境溫度應為-10℃~50℃。
??規定防護區的環境溫度,是根據氣體滅火劑沸點溫度和設備正常工作的要求。
??氣體滅火系統在系統設計和管網計算時,必然會涉及到一些技術參數。例如與滅火劑有關的氣相液相密度、蒸氣壓力等,與系統有關的單位容積充裝量、充壓壓力、流動特性、噴嘴特性、阻力損失等,它們無不與溫度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因此采用同一的溫度基準是必要的,國際上大都取20℃為應用計算的基準。因此防護區的環境溫度,不能與20℃偏差太大。